“小小商品交易会”带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周密的准备,一年级的“小小商品交易会”今天下午终于在学校一楼的长廊里开张了。六个班近300名6—7岁的孩子,拿着钱和从家中带来的物品,兴致勃勃地参加盼望已久的买与卖的活动之中。在短短的40分钟里,前20分钟到后20分钟,他们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从卖东西变成买东西,从营业员到顾客,体验到从未有过的经历。学校领导、
在活动中出现的的一些现象,让我们在开怀一笑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家长平时让孩子参与买卖东西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对物品的价值知道不多,很容易产生不珍惜物品的思想。
我在一(6)班进行了统计(共有42人),带来的所有东西都卖出的全班有34人。由于孩子对东西的价值理解不了,所以,当有人来砍价时,很容易降价把物品卖出。崔怿飞同学就把几十元的"跳跳狗"仅卖了4元钱.而家长给标出的价格是22元;郑喜月同学将自己的三件物品全部卖出,收回货款13元(其中一套崭新的某品牌文具套装是前不久母亲在香港购买的,18港元,这次仅以10元人民币卖出。以上种种现象,要引起注意。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学生学会爱惜时,要从物品的价值谈起,要和与贫困地区孩子作对比。
启示二: 学生初步认识到物品可以变成商品买卖,并亲身经历商品价值转换成人民币的过程。能培养使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财的能力。
从统计中了解到,一(6)班学生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有39人,另外3人吴沐融、沈承一、刘晓婷都是因为想买的东西被别人先买走了没有实现心愿。一(2)班的古俊杰写道:“有一位同学来买我的东西,给了10元钱,我说没有钱找,他听后丢下10元钱拿了东西就跑走了。真有趣。” 统计中还发现,一(6)班有3人遗失了东西。彭冠匡丢失了钱包,杨维康、郭佳琪各丢失了一件所买的商品。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孩子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享受买卖东西带来的快乐,不管是否物有所值,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今后就会形成孩子不良的消费观念。
启示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东西不容易卖出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的能力,
在统计中发现,有2位同学因为忠实地执行了家长的交待,不到这个价位不能卖。有7位学生带来的物品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示四:从买卖商品入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头脑的灵活性,有创意的点子,这是一个很恰当的契机。
一(2)班张冉华买了一(3)班学生的物品,用了4元5角钱。当他由顾客变为营业员后,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及刚买的物品放在一起卖。而当一(3)的那位学生走过来向他购买自己卖给他的物品还价3元时,张冉华同意卖给他。我刚好在旁看见,就对张冉华说:“你不是赔钱了吗?”张冉华恍然大悟,不卖给他了。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没有商品的买卖意识,不管价钱,只要是不喜欢的东西就想快点出手,有些孩子则刚好相反,过于机械,对怎样卖商品没有一点常识。一(4)班梁欣语卖的地球仪,标价5元。周洁老师想买,看到地球仪表面有破损,就问能不能便宜一点卖?她说:“妈妈不让降价”。我在旁边劝她,也许你妈妈没有看到有破的地方,但她还是不同意,最终她没有卖出地球仪。而另一位学生的地球仪同样也是标价5元,最后被田国生老师用3元钱买去了。而一(4)班宗维翰,买进别人的物品用2元,再把这件物品以4元的价钱卖了出去,他的妈妈晚上很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称赞自己的孩子肯动脑。
启示五:如果没教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际应用的方式来学习,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1)班一个女同学到一(6)班潘榕健那里买望花筒,标价是3元5角,女同学说,给你5元,潘榕健说:“我不知道该找你多少钱。”女同学说:“就给你5元吧。”女同学的大方,是因为她也不明白该找还多少钱。孩子们对钱的认识,从学校教学要求来说,只是初步了解人民币。教材只上了两节课。这是二年级才学的知识。这两位学生经历了这件事,一定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我想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启示六: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关注书面语言与实际应用语言的不一致,力求做到“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小小商品交易会”之精彩对话:(甲是一2班的蔡云涛,乙是一5班的米广为)
甲:快来买呀,快来买呀!
乙:我想买个气球,多少钱一个?
甲:三毛钱一个。
乙:那我买不了,我的钱包里只有“角”和“元”。
甲:妈妈说“毛”就是“角”。
乙:哦,那我可以买。给你三角。
甲:给你气球。
由于生活中的语言与书本上的语言不一致,所以造成了这场精彩的对话。虽然教材只有两课时,没有要求介绍人民币在现实中使用时的口语,但教师要根据生活实际在课堂上进行介绍。
活动虽然结束了,孩子们的高兴快乐在给我们带来欣慰的同时,也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索。
杨海丽
2006.4.12.晚写
2006.4.20.修改
摘录一(4)班家长写的留言
一(4)班 宗维翰的妈妈:
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小小商品交易会”落下帷幕了。早晨孩子一提到这活动还神采飞扬,回味无穷。
昨天放学孩子一见到我,马上扬起手中装钱的塑料袋,还故意晃得“咣当咣当”响,一脸挣了钱的得意。问他买的东西呢,回答“也卖掉了”。告诉他本想看看他带回来什么惊喜,有什么东西我没见过的,孩子一脸得意的回答我:“没想到带回来的是钱。”本次活动三件商品全部售罄,标价2元5角的文具盒经过讨价还价以2元钱卖出,米老鼠带手帕手帕盒以标签价2元卖出,问他怎么没卖便宜点,回答:原来就很便宜了。折叠杯一早就被同学看中,午饭前就和他商量说她要买,让他留给她,甚至经过讨价还价,以2元的价格将一(3)班刘文博同学2元5角的玩具买下,又以4元的价格卖给本班陈昱豪同学,真正低买高卖了
能感受到这次活动真的很热闹,小朋友们很开心,能买又能卖。原本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小朋友,经过活动,对钱已经有一些认识了,并且朦胧的认识到商品的可流通性并会实现商品的价值转换。很多东西必须经过这样一系列活动、游戏,才能加深孩子们的一些感性认识。衷心感谢精心策划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老师,您辛苦了!
一(4)班 崔怪怿飞的爸爸:
有意思,很有意思.崔怿飞把留给表弟的"跳跳狗"仅买了4元钱.那是春节我单位的礼物,几十元的呀,我们给他标价22元,目的是叫他把那电动小狗在自己的摊位前驱动,招揽顾客,可据他说一位校工说仅剩4元钱了,于是他也就卖了--------
从活动看尚有三点建议:1.准备可再充分点,家长可以认真选择一下,辅导一下;
2.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点新钱币,(我们给怿飞带的是银行换回的新币),钱币的卫生值得重视的;
3.假如和语文课等结合起来,叫孩子们写一篇类似作文一类的感受体会样的文章方便的话再交流交流,会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印象.
一(4)班 郑喜月的爸爸
喜月同学今日将自己的三件物品全部卖出,收回货款13元(其中一套崭新的某品牌文具套装是前不久偶在香港购买的,18港元,本次仅以10元人民币跳楼价甩卖,被一3班彭诗蕙同学买走,此小女子有眼光也)。
另又购买了几件物品,合计花费20.30元。购买的物品中有尹兰心同学出售的一个超级小型陶瓷玩具猫,0.30元;其他班的同学出售的钱包;男同学单慧福出售的装饰有“钻石”的蝴蝶结,4元钱。看起来心情不错的说。呵呵。
好象买卖的乐趣还是很多的!
一(4)班 郭甫元的妈妈
郭甫元“小小商品交易会”趣闻二则:
1、今天在交易会上买回了5、6件小玩具,不小心却将一件自己买来的最喜欢的玩具又卖了出去,
家后直拍脑袋懊恼不已连说:“我真笨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再把它买回来呢?!”
2、郭甫元很想买李贺的高尔夫球棒,可惜迟了一步,被赵公彬买走了。李贺说:“买他的玩具保修五
天,不满意可以五天内退货。”郭甫元直呼:“不幸呀!”
这一周的数学活动周着实让小朋友兴奋不已,郭甫元晚上的时候就在嚷嚷:明天我要当老板了,我可以卖东西了。天真、好玩,有意思!学校的这些活动不错!
一(4)班 田若欣的爸爸
明天数学周开“小小商品交易会”问孩子准备好商品没有,若欣回答:“我准备好了钱,把同学的商品买回来,再卖出去”。听后很搞笑,想法很特别。重在参与。